接下来,叶哩信息网将给大家介绍河南中考试卷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一些烦恼。
化学的中考卷子,河南的.要很多,谢啦 啊
座号
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Al-27 Ca-40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
填入题后括号内。
1.生活中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汽油挥发 D.石蜡熔化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3.用氯化钠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的仪器是 【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4.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置甲﹑乙的饱和溶液。
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6.“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6:46
7.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9.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10.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
12.区分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了解某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进行测定。
13.“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l+2H2O 2 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 。
14.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 会引起见状先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来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7.(2分)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硫酸 g。
(2)取适量该硫酸与锌反应可生成SO2气体;Zn+2H2SO4(浓)
=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还可能生成另外一种气
体,请解释其原因。
18.(3分)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 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 乙.金属的导电性 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更容易生锈?
(3)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
19.(3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
(2)写出选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采用C(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
气体,简述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
20.(4分)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提示:HClO+NaOH=NaClO+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的布条不褪色,由此可以推测具有漂白
可能有哪些?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要补做相关的实验,简要的写出实
验的步骤和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和物,甲和
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
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
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为 。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
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
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
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
(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河南省中考试卷是怎么送到考场的
试卷由公安部门押运,用密封车运送。
1、在任何情况下,运送途中押运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试题试卷不允许离开公安人员视线。车上也严禁搭乘、搭载与试题试卷运送工作无关的人员和物品。
2、监考教师考前领取试题后,从考务室到考场必须集体按规定的路线行走,同一考场的两个监考教师不得分开。
3、考试结束送交试卷时,也要按照原来的路线两人同行。试卷在当天考试全部结束后两小时内将送回县市区招考办保密室。市派检查员将对各县市区试卷安全保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质量分析
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试题简析
1.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2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古诗文背默、名著的阅读、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性实践。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2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都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垂柳和宣纸!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篇是课内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另一篇是课外文言文《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考察了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诗歌鉴赏是《渔家傲》,考查了思想感情和名句赏析。第四部分是作文,共50 分。文题是半命题和材料作文任选其一,题目本身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二、考情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28分)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14分)第四部分是作文(40分)。从学生的考情来看,并不理想,特别是高分太低,低分太多。我所任教的两个班,90分的仅有三人(全校九年级三个班也是这三人);80分的一班7人,二班9人。低分率更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排除网上阅卷的主观性和全县语文分整体水平不高的客观因素。我觉得还是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直接关系。表现在,书写水平较低,阅读理解能力不高,作文枯燥乏味等等。
三 、反映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6)学生的学习情趣低,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等等是制约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
四、今后教育学的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 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 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强化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总之,每一次考试都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用心去导学导练,就会在将来中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